【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事件:2月28日,公司公布2019年业绩快报。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52.82亿元,同比增长5.56%;营业利润4.8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4.57%;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70.88%,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公司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为两点:一是锂盐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影响公司利润增长;二是持有的金融资产股票价格下跌,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9516.01万元。
公司锂相关产品行业地位显著,价跌致19年下半年营收增速回落。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业务涵盖上游锂提取、中游锂化合物及金属锂加工以及下游锂电池生产及回收等,产业链协同优势显著。截止18年底,公司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有效产能分别为2.3万吨和1.6万吨;2018年,公司产品折合碳酸锂当量合计4.30万吨,同比增长16.18%。19年上半年,公司锂系列产品合计营收22.64亿元,同比增长16.32%,下半年营收增速下滑主要系锂相关产品价格在19年下半年继续下行所致。19年上半年,公司年产2万吨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和年产1.7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产能逐步提升,产品通过新老客户认证;同时公司拟提高三期年产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产能建设规模至5万吨。
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基本触底,预计2020年将稳中有升。受供需格局等多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主要锂相关产品价格总体下行,如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18年初的17万元/吨大幅跌至2019年底的5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趋势总体相同。2020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均呈现触底迹象,截止2月2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4.85万元/吨,较2020年以来的最低价格4.75万元/吨略有回升;氢氧化锂价格为5.80万元/吨,较2020年以来的最低价格上涨3.11%。结合下游需求、行业供需格局和上游原材料成本,总体预计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已基本触底,后续有望稳中略升。
重点关注公司重大合同和战略协议执行进展。2018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相继与lg化学、特斯拉、德国宝马、德国大众等签署了重大合同或战略合作协议(详见表3),其中公司与特斯拉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约定自2018年至2020年,特斯拉指定其电池供货商向公司及赣锋锂业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采购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年采购数量约为公司该产品当年总产能的20%。可见,上述系列合同或战略合作协议的执行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后续积极关注相关合同或战略 合作协议的执行进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2013-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体持续高增长,其中2018年合计销量大幅增至124.6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2.38%,合计占比4.43%,占比较17年提升了1.78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120.59万辆,同比下降3.27%,合计占比4.71%,占比较19年提升了0.28个百分点,但增速为近年来首次下降,销量总体不及预期,主要系补贴下调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向上,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进展略超预期将提升行业关注度,且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总体持续偏暖,后续积极关注2020年补贴政策。
关注公司固态锂电池技术进展。目前,动力电池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就动力电池行业而言,总体要兼顾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经济成本等,但高能量密度总体为发展趋势,其中固态电池为方向之一。17年12月底,公司公告投资2.5亿元建设“一条年产亿瓦时级的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并设置了分期业绩考核指标。目前,公司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制品已通过多项第三方安全测试和多家客户送样测试,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亿瓦时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计划于2019年下半建成投产,将加速固态锂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同时,要积极关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后续电池技术动态和相关进展。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0-2021年全面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78元与1.03元,按3月2日53.30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68.1倍与51.6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略高,考虑行业前景和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预期;盐湖提锂技术进展高于预期;行业价格大幅波动;汇兑损失。